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国推出假期交通新政,包括机场高速和桥梁、隧道在内的收费公路,在假期免费通行。这本是一件大好事,不过,汹涌的车流让各大城市的主要进出城高速路变身停车场。这也引起民间一波有关高速路管理的大讨论。那么,高速路的管理怎样才能更科学?怎样收费才合理?在这方面各国又都有哪些法规呢?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在中国古戏文中,山贼路霸经常会唱这么一段开场白。
有意思的是,英文的收费公路(turnpike)一词,也与暴力有关。“turn”是调转的意思,“pike”是“矛”。起初,人们用长矛等带尖的障碍物,在路上设置关卡,过路人得留下买路财,才会调转矛头,放人过关。
设置矛尖路障是为了防止过路人强行“闯关”,演变成后来的关卡。关卡的发展,又慢慢变成今天的收费站。
英国:政府授权公路信托基金收费
剪径的贼人,收了买路钱,多半就挥霍掉了。政府收取道路使用费,应是用于修建新路和维护道路。
欧洲拥有着极其稠密的交通运输网络,总长420万公里的公路如蛛网般密布全欧洲。由于各国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欧洲各国在公路收费制度方面差异也较大。
在公路收费方面,英国可谓历史悠久。据《1663~1840年英格兰的收费公路体系》(剑桥大学出版社1972年出版,威廉·阿尔伯特著)一书披露,英格兰的许多现代公路在建设之初都是收费公路。为了筹措建设费用,12世纪和15世纪英格兰各地收取过路费和过桥费的现象非常普遍。为改善路况,英国国会经常针对某些道路颁布法令,调整税率。
18世纪,英国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早期阶段,为了使公路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英国引入了一种新的公路收费概念:公路信托基金。政府授权公路信托基金组织收取费用、指定公路勘测人员、负责必要的养路工程等。
到1750年,伦敦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大部分公路已是收费公路了。到1835年前后,超过1000家公路信托基金控制了全英国3.5万公里的公路,每年收取的过路费高达150万英镑。然而铁路建设的突飞猛进给了收费公路泼了一盆冷水。到19世纪末,收费公路日趋式微。
在公路建设和收费中,英国大搞资本运作的游戏,这让其他国家印象深刻。步入20世纪,收费制度被引入欧洲蓬勃发展的高速公路网、桥梁和隧道等设施中。1924年,意大利率先在米兰附近的一条5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上收费。希腊紧随其后,从1927年起对公路开始收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公路建设特许权,在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快速发展了本国公路交通网络。从此,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引入了道路收费制度。
欧盟大卡车上路将交污染费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公路收费就成为欧共体(欧盟的前身)的一个重要议题,为此还发布过NO.64/389/EEC指令,旨在从成员国收集公路交通数据,以便在共同的运输政策下建立收费体系。然而,欧共体将道路收费的重点,放在货运卡车而非私家小汽车上,因为大卡车与欧洲内部市场发展有直接联系,经过不断讨论修改,欧共体道路收费的法律基础才在NO.1999/62/EC指令中确定下来。该指令重点对最大载重量超过12吨的大卡车在通过高速路、桥梁、隧道和山隘等地时的收费予以规定。所以,各成员国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决定权,可以根据行车距离、基础设施类型、汽车特点和拥堵水平等情况来自行决定各自的收费标准。
2007年,欧盟交通和环境部在文件《价有所值——欧盟大卡车道路收费新规定》(第二版)中指出,各成员国要在2012年后对所有载重量超过3.5吨的车辆收过路费。目前,欧盟成员国对大卡车收取的道路使用费,在每公里15欧分和25欧分之间。2011年6月,欧盟议会批准了向在欧盟境内行驶的大卡车征收空气污染及噪音污染费的提案,各成员国将在两年内把此提案变成各国的法规。到时,行驶在欧盟道路上的大卡车不仅要缴纳道路使用费,而且要为自身所造成的空气及噪音污染额外付费。据估算,这笔费用约为每公里3欧分至4欧分,所收费将用于各成员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欧盟在接受各成员国收费制度差异化的同时,对成员国收费政策也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例如,2008年欧盟对斯洛文尼亚高速公路的歧视性政策正式予以谴责,因为斯洛文尼亚对任何使用该国高速公路的车辆收取一样的费用。欧盟认为,这是对偶尔经过的外国车辆的歧视。此前,欧盟还对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类似规定提出警告。
欧洲高速路收费有三种方法
具体来看,欧洲国家的高速公路收费制度大体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在高速路入口设立收费站,司机取卡之后上路,在出口处按行车里程缴费。这部分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克罗地亚等。法国和意大利除了大城市的环路免费之外,其他高速公路大部分收费。在意大利,司机如果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通行卡,那么对不起,在出口处收费人员将按照高速公路最远处的入口起算行车里程,除非司机有能说明行车里程的书面证据,例如旅馆发票、加油站收据等。
第二类是以德国、荷兰和部分北欧国家为代表,对客车实行免费,其他车辆照收不误。但在具体执行上各有特色。例如在德国,对载重量12吨以上大卡车的收费不仅限于高速公路,也包括总里程数达1135公里的四车道的联邦公路,大卡车要为在德国的噪音和污染付出更多的买路钱。挪威和瑞典另辟蹊径,学习新加坡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手段来“治堵”。挪威1986年在卑尔根市设立了第一个收费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06年也开始征收交通拥堵费,使用专门的车牌识别系统,记录每天6:30~18:30出入首都市中心的车辆,车主按月结算这笔拥堵费。
第三种收费方式以奥地利、瑞士以及大部分东欧国家为代表,采取事先购买高速通行票的办法,高速通行票分不同的使用期限,司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来购买。例如,在匈牙利各地的加油站,人们可以买为期4天、10天、1个月和1年的行车卡,通过这种预付手段将道路使用费交给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个别国家在收费制度上“不走寻常路”。例如,千湖之国芬兰,全国公路7万多公里,没有一处收费站,公路建设和维护费用均从国家税收中支付。而爱尔兰全国仅有3条收费公路、3座收费桥梁和1条收费隧道,但在同一条收费公路内,无论车辆行驶多远,收费价格都是固定不变的。
交费不必都在路口
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欧洲公路如今的道路收费方式分人工收费、电子收费和两者混合,在很多高速公路收费口常可见到两三种方式并行。人工收费方式灵活,可以处理现金和信用卡,效率低、成本高,一度是收费公路发展缓慢的一个瓶颈所在。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逐步完善,电子收费系统实现了不停车收费,因其高效便利很快在欧洲普及。
葡萄牙高速公路收费口常可见到“Via Varde”(葡语为“绿色方式”之意)标志,这种收费系统是欧洲具有代表意义的联网电子收费系统之一,由葡萄牙最大的公路运营商BRISA公司管理。系统通过扫描车载电子标签的方式,自动从车主的银行账户中扣除费用。意大利则发展了自己独有的Telepass OBU电子收费系统。匈牙利自2008年初开始推广电子收费系统,公路照相机负责检查过往车辆的车牌号,由收费系统扣除行车费用。
德国高速路对大卡车的收费技术最为先进。卡车行驶里程由安装在每台车上的自动计价装置监控,按照实际行驶高速路里程数缴纳相关费用。自动计价装置与安装在德国高速公路上的300个读取装置以及GPS卫星监控系统联网,形成一套无缝监控网络。货车高速通行费用的缴纳可在各个加油站的自动缴费机自助进行,也可以通过货运公司统一收取,这就有效缓解了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拥堵状况。